会议掠影
村落介绍
电视系列片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视听室 > 电视系列片
边陲明珠--丽江古城
古村落   2022-03-31 11:48:47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远古时期,云南丽江地区就有了人类的生活足迹。大约在隋末唐初,纳西族先民叶古年大酋长部落开始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一带,营建自己的家园。

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大理国以后,叶氏后裔在元军的帮助下完成了纳西族各部落的统一,进入中央王朝。 

为巩固统制,当时在丽江宣抚司任职的阿胡阿烈决定放弃叶氏部落经营了二十多代的白沙发祥地,选择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英古公本芝,就是今天的古城大研镇,建起了纳西族政府。 

大研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座落在云岭山脉主峰玉龙山麓的脚下。是镶嵌在江湾底部丽江坝子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丽江地区所在地大研镇方圆1.6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千1百多户两万多人,这里聚居着勤劳智慧的纳西民族 。

历史悠久的民居建筑、独具一格的城区规划、优美亲切的自然环境、丰厚浓郁的民族景观,还有神秘的东巴文化和传统的生活习俗,给古城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古城结合地形自由布局,房屋就着地势高低组合,构成曲折幽深的城区空间,岁月斑驳的石板街巷、穿街走巷的玉龙河水,婀娜多姿的垂柳、门前屋后的木板石桥,构成了奇妙而隽永的古城景观。

古城的中心叫四方街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纳西民族进行商品交流的集贸易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早先这里是土坪场,雨季泥泞不堪,旱季尘土飞扬。后来,用五花石板铺成一个府印状的广场,取中镇四方的意思,命名四方街。又在广场沿河一侧修了水闸,每天日落散市以后,关闸漫水把广场冲洗得干干净净。节假或农闲时节,纳西妇女们就聚集四方街广场,欢歌升舞,快乐整整一个晚上。

四方街四周是铺面摊床,向外辐射的四条主要街道通向四面八方,汇聚着来来往往的远近客商。每条主要街道在城内又有数十条街巷向四周延伸,形成一个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黑龙潭公园是玉龙河水的发源地。玉龙河水是玉龙雪山的血液和乳汁, 是丽江古城的命脉和灵魂。玉龙河水从古城西北的黑龙潭流出,到大研镇口的玉龙桥下一分为三,通过三道人工水闸流入古城腹地。

玉龙河是自然河,也是古城的中心河,以中心河为界,古城分为东城和西城。

古城在发展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总是先引玉龙河水,再沿河起屋,利用水的流向,自由布局,规划建设。三条河水分数十条清溪,于是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溪水穿街过巷,入院过墙 ,构成独特的水城景观。

城内还有多处龙潭、泉眼。三眼井就是由龙潭泉水蓄成的,三眼井的井水,按照洗涤、饮用等不同生活用水有严格的区分。
丽江河水沉淀了纳西族人民古老的智慧和璀璨的历史文化。 

在1.6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有古桥 80多座,如果把各家各户门前的桥都算上,至少有近千座。 

这些桥大多都在数百年以上。班驳的桥身和磨损的桥面,使古城充满历史感。桥不仅沟通两岸商业与文化,还是人们歇息、乘凉、买卖小吃的场所,形成丽江古城独特的桥市文化。

丽江民居基本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即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引水入户,活水绕屋的风情。 

纳西民居以天井为中心 ,在天井的两面、三面、四面布置房屋,再加一个照壁,围合成一个院落,称为两坊、三坊、四坊一照壁。民居都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坐北朝南。采光通风御寒良好。 

纳西族人酷爱花草,家家院落四季花开。庭前石级青草满苔。庭院绿化是纳西民居充满生机。

朱良文: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地形,除了选址,北边有山西边有山东南开阔以外,利用水利用山势地形,比如这儿后面就是狮子山,从这条小道上去就是狮子山,根据这个地形顺势而上造成非常好的空间效果 

朱良文:象这种处理是非常多的因为这个地形高踏,所以有几个踏步上去,到里面一个院落,它又有几个踏步,甚至在院落的拐弯处又有,同样是三坊一照壁,可是利用地形做的三坊一照壁,比起工工整整的三坊一照壁来要精彩得多。

朱良文:丽江古城对水的利用,是非常精彩的。它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主要的街道当中有条河通过,象这条新华街。有一条西河通过这边,另外,小巷里面有水渠,还有门前跨过水渠进门。另外房后又有水巷。有的楼呢,是跨在河面上面筑搂,还有的把水引到房间里面去。这多种方式都体现了纳西民居对水的利用是非常灵活的。 

朱良文:激沙沙是这片地区的名字,在纳西语中也就象征水的声音,可见在这片地区里面,家家户户都能听到水的声音,象这个水,就是西河的一个支流,这个支流经过这个房子的室外,然后转到室内的厨房,又转到室外,又从室内转出来,在这片地区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多的。这条支流从室外转到室内,又从室内转到室外,这个过程是非常精彩的。

丽江纳西族古乐,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它以高深古雅、曲高和众的特色,在世界享有盛名。纳西古乐是以道家的洞经古乐和儒家典礼音乐为载体,保留了部分纳西先民的巴石什礼音乐和唐

宋元明的曲牌音乐。这些在中原大地上早就失传的音乐,却奇迹般地在玉龙河畔存活了下来。这支以八十古稀老人为主体的大研纳西古乐,不仅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巡回演出,而且应邀出访香港、英国等地。2000多年来,纳西族人民创造的东巴教文化又称东巴文化 。 

现今世界上保留得最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惟有纳西族的东巴文。用东巴文写成的东巴经有2000多册1000多种,他的内容有宗教、文学、天文、地理、医学、神话、古代科技等,堪称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东巴教是纳西族先民的一种古老宗教,信奉万物有灵,先后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和发展。东巴教的祭司,是纳西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纳西先民中的知识分子。 

东巴教的祭祀是古老的东巴文化的综合立体的表现形式。 

1382年,丽江土司阿甲阿得越过千山万水朝见朱元璋,朱元璋赐阿甲阿得汉姓为木。意思是朱姓之下就是木姓。阿甲阿得从此改性姓为木的土司,并登上了丽江军民总官府的第一任世袭土官知府。

木得土司仗着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赢得本民族内部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为了显示木府的富贵与尊荣,木得土司在狮子山南侧一片缓坡上,仿效北京紫禁城的规模与布局,营建了一座宏大的富丽堂皇的新宫室。 当年到过这里的徐霞客曾经用“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文字,来记载它的气派和壮观。 

这座宏大的建筑群几经历史战乱,最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彻底摧毁。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政府拨专款,按原貌重新修建,还古城以历史全貌。

丽江古城自古就没有城墙。对此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招引各类人才和客商,还有一种说法,木得土司认为木字四周加上城墙,就是一个困字,怕影响了木家的发展。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开放是纳西民族一贯倡导的传统,所不同的是,今天的丽江不仅走出云南,而且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纳西民居创造的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人类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了海内外东西方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的热爱和喜欢。  

 

2004年10月25日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