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掠影
村落介绍
电视系列片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视听室 > 电视系列片
古城的摇篮 -- 束河村
古村落   2022-04-03 07:16:32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上集我们介绍了丽江古城,是在1253年,纳西土司为巩固统制放弃了经营数代人的白沙地,在今日丽江古城建立了纳西土司政府。
在这一集里,我们走进的便是丽江古城的摇篮,白沙地区的古村落束河。 

束河是一个小地域的统称。它位于丽江古城的西北,不过六公里之远。明崇祯年间的徐霞客曾到过这里,在他的游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面瞻中海,柳岸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束河村地处丽江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古时候,骡马是这里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这条泥土的车道,也被叫做马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便利,古代束河村因此皮毛马革制作业发达,历史上有皮匠村之称,直到五十年代开始衰落。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村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年轻人又踏上了云藏之路,行商经贸。村里留下来的大多是妇孺老人。

采访:你给谁打电话?

我儿子。 

他在西藏吗?

对,他在西藏拉萨。 

这对婆媳的儿女和丈夫有在丽江城里工作,有在西藏做生意。明天她们的孙子过生日,婆媳俩和面的和面,烙饼的烙饼,准备给孙子过生日的礼物。

村内有山泉多处,泉眼中喷涌而出的清泉终年汩汩流淌。村北的疏河龙潭和九鼎龙潭成为束河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初春时节,龙潭两岸已是垂柳依依,桃红点点,村里有村规民约,村民们都自觉遵守,渠水、潭水、河水,都有专人管理,街巷和牲畜的放牧也都有定时定点的约定俗规。因此村内环境干净整洁,特别是潭水清澄见底,俯视依稀可见,鱼儿欢跃其间。

束河村以水为骨架,依水建房,傍水成街,水、路、桥、民居融为一体。清澈见底的河水中飘动着碧玉水草,房前屋后清泉环绕。因此束河村有叫龙泉村。

古代束河有八甲之称。即有八个自然村。今日束河行政村有几个自然村组成,以大石桥为界,划分仁里村、中和村、尾街村。

大石桥东,以四方街为中心,是中和村,尾街村,大多姓和,桥西是仁里村,大多姓木。

四方街,是明代年间建成的村宅中心。 历史上的束河十分重视教育,凡是四方街和周边地区集镇上的铺面都是公共财产。这些公共财产所得收入用于束河完小教育。

今日束河村的幼教老师是一个初中学历的残疾女青年,村里给她创造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就业机会。虽然条件有限,她一个人要带大小不等20-30个孩子,但是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倾其所能,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看得出来,当孩子们围着她又唱又跳的时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大石桥以西的仁里村是束河村的一个大自然村。整个村子负阴报阳,主街、巷道有规则地纵横布局,构成的鱼骨形的道路系统。又因为地形地势的标高的落差,形成起伏开合的空间效果。房屋布局也十分紧凑。

采访 朱良文:仁里村(束河村)的民居和丽江古城的民居大致相同,它有这样几种形式,主要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在这个地方有用地的限制,还有两坊拐角,这个就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

村里有多处古迹遗迹,三圣庙是清代建的。如今是村里老人们的活动场所。

棒棒会是纳西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白沙一带村落的人们纷纷涌向丽江城外的集市,纳西民族在棒棒会上拉开了春耕农事的序幕。

棒棒会原称弥老会,是一种佛教庙会,在寺院里举行。清代以后,逐渐形成以竹木农具为主的交易会。纳西族人酷爱花卉,于是棒棒会的另一大特色是五彩嫔纷的花木市场。

纳西族妇女吃苦耐劳,常常肩背上百斤中的袋子柴草,步行数里开外。在束河村随处可见她们忙碌的身影和匆匆来去的脚步。因此,纳西族妇女的肩背上常年有一条用羊皮制成的坎肩。冬天御寒,夏天耐磨。纳西妇女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长,特别是在那块黑白两色组成的羊皮披肩,形状酷似一只大蝴蝶。黑白两部分的结合部,并排钉有七个用彩色丝线绣出来的圆布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像蜂蝶一样勤劳的美德。

纳西妇女们的日常劳作虽然辛苦,却生活得很快活。年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束河村的妇女门在妇女主任的组织下,在一户环境比较宽敞的人家聚会聚餐。从三月六号开始到三月八号,连续过三天。纳西族叫打平伙。饭后,聊天的聊天,爱唱爱跳的就唱起来跳起来。
歌声笑语吸引了在村里旅游观光的海外友人。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人们手拉手一起融进了纳西民族的歌声和舞蹈之中。 

村里有一个女中学生,在丽江城里读书。当她对着摄象机镜头从容敞开自己的心扉的时候,我们发现女学生有着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一片梦想的天地。

( 采访 女学生:我们家乡,纳西族来说还是好的,风景优美,纳西族人民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的民族,从整个风土文化来说,在云南在中国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但是我会努力的。不管怎么说我爸我妈很辛苦的供养我。)

前年,她在升高中的考试中落榜。但是上大学的梦使她决心第二年再考。第二年她考上了丽江城里的高中。休学一年和继续深造,是以母亲的辛苦、刻苦、吃苦为代价的。沉重的负疚感和一定要读书的深刻的内心矛盾,使得她比同年龄的女孩子,思考了更多的东西。

采访 女学生:我们农村有些家庭的家,初中毕业或者没有毕业,父母就说,姑娘们算了,你去赚钱吧,等你出嫁的那一天,你所赚的钱全部归你所有,去准备嫁妆吧,对儿子就说,哎呀,算了算了,读书有什么用,以后还有地呢,不怕

当我们问到她有什么梦想的时候,她说:

采访 女学生:梦倒不敢说,就是很早时候,想报考环保方面的专业,都说环保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大主题,况且我们丽江作为招商旅游城市,更需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提起丽江古城的保护,她有有一些不同凡响的见解。 

采访 女学生:有些历史老师说,丽江有什么稀奇,象一个大熊猫一样地保护起来。 

采访 朱良文:这句话不错,我在其他地方也听说过,他的意思是说,你不要只把我保护起来,我还要发展呢,实际上是对发展的一种期望。

无独有偶,在村里创办的中外合作医疗站,有一个来自菲律宾的女牙医。她的父亲是中国人。两年前,她通过丽江地区卫生局扶贫信息中心来到束河,那时的束河对她来说所不仅陌生,而且十分艰苦。但是她坚持了下来,如今她的帮手也逐渐成为助手,并开始独立为病人服务。 

菲律宾女医生的医德和医术传遍了方圆四周。一些女学生专程从丽江城里骑自行车慕名到束河来求医的。

等诊所下班后,徐医生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采访 徐医生:现在好得多了,以前要加班到晚上,病人走了一后,再做假牙。所以非常的辛苦,现在慢慢好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我的第

二个家了,我爸爸也是福建人,所以我觉得我也是中国人,半个中国人。

村民们都相处得很好?

可能还是好! 

我们村里人都很喜欢她!

不回家的话,你想不想家呢?

想家,当然想家。

我想家里人一定更想你了。 

对呀,我妈妈经常给我写信说,她非常地想念我,但是他们也知道。我爸爸、我父母亲都来过,来看我,他们都知道。

我想,你有事业,可能有时候有病人来看病,打交道就忘了,但是他们在家里就非常想你了。 

我想可能是的。

造房子是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最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上大梁则有是造房子工程中最重要的大事情。我们有幸遇上了纳西组村民造房子上大梁,深刻感受到了纳西民族很强的集体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这位老人今年61岁,丈夫去世有十多年了。今天是她已经结婚了的小儿子造新房,上大梁。 

这对年轻的夫妇结婚已有五年,婚后丈夫跑运输,妻子在家务农。几年来双双辛苦积攒,熬到了盖新房子的这一天。 

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四邻八舍、亲朋好友开着车,背着兜,送来了米、面、鱼、肉和礼金。

全村的妇女聚到一起,在伙房为男劳力准备酒菜;全村的男劳力都来了,在村长的指挥下,齐心协力,靠肩膀和脊梁,竖起了三间房子、重数百公斤的房架。

这是三根大梁中的主梁。在大梁的中间挖一个槽,在槽子里面放进五谷钱币,再把槽子封上,是农家期盼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传统。在大梁的柱脚插上几株香,这是敬土地神的香火。大梁立起来了,贴上祝贺的对联,增添喜庆的气氛。把烧好的酒菜瓜果端上来,先供天地众神,祈求幸福平安。送礼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这篓子里装的是米和用红糖做成的饽饽。这时是辛苦了一个上午的男人们敞开胸怀放开酒量,饱餐一顿的时候了。  

新房的轮廓已经有了,过三八的妇女们扯开嗓子唱起了时代新歌,她们不是舞台上的歌星,但是她们唱的那么真诚和昂扬。这歌声在古老的村寨的上空荡漾。

古老而美丽的束河诞生了古老而美丽的古城丽江,相信从古老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一定会让他们的梦想成真。


2004年10月25日星期一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