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2009杰出贡献者
薪火相传
人物表彰
中华文化老人
古村落守望者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人物风采 > 中华文化老人
林炯恩
 千年传承 手艺不朽 --- 第二届中华文化老人林炯恩

 

【颁奖词】八十二岁的林炯恩是东莞 一位徒手制作茶山泥塑的老手艺人,是百年茶山公仔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继承了父辈的精神与技艺,在几十年人生的风雨沧桑中,在传承与创新中为本土艺苑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 

 

2015年专委会专家在西安年会为“中华文化老人”颁奖

2015年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文化老人评选活动中,我镇茶山泥塑老艺人林炯恩荣获“中国文化老人”称号。中国文化老人必须具有一定基础的文化知识,必须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素养,必须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的识别能力和技术技艺,必须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与守望者。 

 

 林炯恩师傅与老伴合影

 

 八十多岁的林炯恩师傅 

泥塑承家传 手艺频获美誉
林炯恩师傅乳名“黑皮”,原籍茶山上埗林屋。如今林屋很多人知道“黑皮”,却很少人知道他的真名。
旧时,每年正月开市,茶山公仔街便热闹起来,其景象极其繁盛,远近闻名。峡内各乡村以及增城、博罗九潭一带都来帮衬,因为开灯各家各户都送泥公仔给亲朋好友,祠堂也要搭棚摆公仔,所以林屋旧时很多人都会做泥公仔,成行成市。 

 

 茶山正兴街(卫生路)-林锡南(1979年摄) 

那时候,他父亲在茶山寨内的正兴街开了一家名为“仁泰纸铺”的小店。店里主要卖纸制品及元宝蜡烛等,也应顾客的要求塑造菩萨。
泰仁纸铺里的纸制品大多是父亲亲手扎制的,他自幼喜欢跟着父亲把玩那些可以錾出不同图案的錾刀,有时也会用剪刀,三五下就能剪出生动的蝴蝶、石榴等图案。印象中他们家做的走马灯里层还可以旋转的。  

 

 林师傅剪得蝴蝶能找到吗? 

从小,林炯恩就对泥公仔十分感兴趣,所以常常自己学着捏泥公仔。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实践,逐渐掌握纸扎公仔、花灯、灯笼狮子头,甚至大神像的塑造技巧。因此,他虽然年少,却经常跟随父亲一起帮人做公仔,也会帮公仔权捏盆景公仔。 

 

民国时期的纸扎铺 

印象较深刻的一次,他父亲与兄弟公仔布、公仔权三人承接了博罗县马西村一座庙宇的大大小小神像。因为要到庙堂里做,只能住在马西村里。父亲因家中生意比较忙,便安排林炯恩代他前往马西村。当时,他只有十几岁,但公仔权和公仔布他们俩竟然也没有意见,于是他们三人就从茶山寨步行到企石,过东江到达马西村。公仔权和公仔布都很喜欢他,就这样我当上了大工。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因为那会儿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啊! 

 

 东岳大帝泥塑

记得还有一次,他父亲接到石排中坑某个庙宇的重塑神像的活儿,也是只能住庙里完成,父亲拍着他肩膀笑着对我说:“去吧,博罗那桩生意你都做好了,这次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父亲对他如此信任,乐意放手让他独立去塑神像,让他的信心大增。谁知去到村里,村民看到这么一个年轻人来塑菩萨,不少人心有疑虑地小声说:“怎么来了个靓仔(此处解作“少年男子”)?”我听了之后,知道村民对他塑菩萨像不放心,暗暗下定决心要让村民看看“靓仔”的能耐!菩萨塑造完成之后,当村民看到菩萨像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好嘢!”  

 

 关帝泥塑

南社塑神像 羊城捏粉公仔 
解放前,林炯恩师傅迫于生计曾经在香港东华中哒哒地卖烟仔、火柴,同时又在一家售卖麻将用具的小店铺当伙计。在店铺里打工的小伙计中,十四五岁的我个头比较大,帮老板送货时都是他扛着送上楼的。 

 

 老寿星(陈培坤 摄)

第二年,他父亲接了南社村的一单生意——为大王庙塑菩萨。大王庙的菩萨不少,父亲通知他从香港回来帮忙。可是,从香港回来之后没几天,香港便禁止自由通关了,他一时间无法回到香港,只好继续帮父亲照顾纸扎铺里的生意,同时也替父亲守茶山寨内的炮楼。 

 

 纸扎铺

泰仁纸铺生意本来就不错,每到农历二、五、八圩日或过年过节生意都很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破除迷信”,旧时茶山圩上的十几间纸扎店铺纷纷转行。当时,他被安排到县手工业社学会计,学习期满回到茶山木器社当一名会计。

 

 面粉公仔老艺人

可是,他不喜欢当会计。于是去广州市做小贩,小商贩的生意不好做,收入也不稳定,记得最困难的时候还曾经挑着菜到街上卖。当时,他住在广州珠光路同乐坊木屋区,早出晚归,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面粉公仔 

一天,林师傅在街上遇到一对台山父子捏粉公仔卖,觉得很有趣,便请求台山父子教手艺。他们同意他帮工。他们并不知林师傅有做泥公仔的功底,见他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便一个劲地夸他聪明。很快,他也在另一条街上开了个摊档做粉公仔,日子过得相对好了一些。 

 

 绸衣灯公

在外漂泊的时间久了,他也想家了。于是,他回到茶山,曾经尝试摆粉公仔档,结果发现效益很差,无奈又返回广州,继续做粉公仔。  

 

 1950年国庆节,林师傅在石龙区社合影

上世纪60年代初,广州开始遣送回乡生产人员。他也顺势返回茶山,被当地政府安排到石龙供销社工作,便将家定居在石龙一直到现在。 
绝技惊塑展 林公守望老手艺 
上世纪60年代初,开展阶级教育时,在政府的组织下,他父亲和兄弟共同塑造了一组组泥塑群像。这些泥塑群像以东莞阶级斗争教育的主题,先在茶山卫屋祠堂、叶祠展出,后在县城农业展览馆再度展出,轰动一时,成为东莞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如今还有很多东莞人都记得那次泥塑展。其实,无论是塑造栩栩如生的泥塑群像还是塑造庙宇中的菩萨,具备高超的茶山公仔制作手艺是非常重要的。 

 

 上世纪60年初,茶山泥塑展

林师傅曾经做过很多盆景公仔和庙里的菩萨,也帮一些庙宇写过对联。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村镇上有些庙宇重建,茶山公仔手艺人牛培接了塑造东岳庙神像的活儿,他请林师傅来帮忙。那时,他还没有退休,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到场指导。他们塑了一尊非常高大的东岳大帝像和其他多个神像,深得众人好评。从那以后,他们经常合作,有时也顺便帮他做泥公仔骨,让他出模印公仔。 

 

 2008年东岳庙火烛前的泥塑

林师傅退休之后,清闲在家,偶尔写写画画,已经很少塑茶山公仔,因为塑泥公仔经常会弄一身泥巴。而做粉公仔材料复杂,偶尔也会捏几个,只求自得其乐。至于茶山公仔,就目前情况而言,印出来的泥公仔可以流传,捏出来的公仔或许要失传了! 

 

 林炯恩师傅教徒弟李翠薇制作泥塑

 

 林师傅业余时间喜欢画脸谱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