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工作站动态 > 新闻
深度|叩问东莞古村落的脉搏
古村落   2016-07-28 06:19:43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2016-07-08  文化周末 陈建明

 

 —— 东莞古村落现状探视

 作者李培军 李翠薇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举行

    2013年1月17日,2012年度中国景观村落年会暨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顺利召开。原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周明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罗杨等来自全国各地60余位古村落保护的专家学者、基层文保人员、志愿者参加年会。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罗杨(中)与我们合影

    东莞古村落文化发现之旅、“麒麟合创”创始人李培军、李翠微也应邀参加了本次年会,并加入了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实现了与专业组织的对接。会上,周明甫指出,古村落的美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髓,需要广泛认知、精心保护、谨慎开发。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具有传统风格的村落文化景观在时代的进程中日渐消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东莞声音:坚持古村落的发现之旅

 

 专委会副秘书长陈云华

    2013年1月17日在永嘉召开的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参会专家学者纷纷畅所欲言。陈云华副秘书长针对中国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注重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宣传;第二,加强古村落保护的规划、设计;第三,合理融资,启动古村落保护资金;第四,开展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会;第五,营造专家平台,组织专家咨询会。

 

 陈云华走进云南古墨古村落 

    东莞古村落文化发现之旅、“麒麟合创”发起人之一李培军(巨野子木)发言,重点介绍了“麒麟合创”对于东莞古村落发现之旅所做的工作,并对未来的古村落发现之旅做了自己的规划,表示将继续对东莞本土文化,特别是古村落的发现进行挖掘报道,争取坚持每年至少推出一本关于东莞本土文化(古村落)的书,并针对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工作提出四点建议:

 

 李培军走进广东凤岗古村落

    一是建议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明晰组织架构,组建核心团队,设立日常办公机构,建全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创研部、资金运作部等;二是推出一个高品质充满活力的“中国古村落”网站和互动微博,增设“中国古村落”论坛,加强与全国各地古村落、古村落志愿者的交流互动;三是创建一本《中国古村落》杂志(双月刊),提供理论、交流、推广平台,每年推出一本(套)《中国古村落》图书;四是定期组织中国古村落间互动交流,加强委员会员之间的联系。

 

 参加中国传统村落3D影像档案工程

 麒麟合创:东莞古村落的探索者

 

 李翠薇走进东莞茶山镇沙墩古村落

    七百多年莞邑悠悠,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宗祠文化源远流长,以它为中心构成的古村落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单元,甚至是东莞人繁衍生息,宗教、文化、信仰的图腾,时代发展到今天,东莞以宗祠形成的古村落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不妨走进“麒麟合创”文化工作室,一起感受她们对于东莞古村落的追寻足迹。 
    在东莞民间村巷,经常可以看到李培军和李翠微的身影,他们因为这些纯朴的建筑着迷,他们用独特的目光去触摸这些古老村落的灵魂,并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挖掘这些村落久远的传说,这就是麒麟合创的东莞古村落的发现之旅,这样的发现之旅不觉已经7个年头。

 

 东莞麻涌镇漳澎水韵

    河网密布,绿水人家绕,一望无际的香蕉林,《水韵漳澎》用镜头去探视麻涌漳澎被时代遗落的村落,却历史悠久的村落:麻涌镇立村于宋,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这里四周河网密布,同时岸边耕地以产麻为主,如今香蕉是主要的农作物,但这些蕉林连同漳澎一道被遗忘在时代的一隅;静谧的阳光,剪碎的树影……

 

 东莞东城区温塘风光

    映印着幽长的青砖土坯的中禾旧墟,映印着皇室后裔隐匿遁迹的柴门野炊,映印着莞邑才俊吟风弄月的古亭荒径,映印着老榕树下茶亭还金的不朽经典,映印着英雄故里的长风悲歌,映印着泛舟荷塘的渔歌晚唱,这是曾经是对莞城东城温塘老墟的写照,《温溪水,塘边人家》,踏着温溪之水,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追寻着曾经有过的繁华风貌。

 

 东莞东坑镇彭屋彭氏大宗祠

    依依青山,绿树环合,斜阳下泥砖房几座,方方埔田,油油菜蔬,畦畦稼穑,但见寒溪河水潺潺,川流不息,流淌着彭屋人八百年立围的历史渊源,沉淀着彭氏在寒溪河畔开基拓土的八百年守望,这就是《水云间的东坑》——农耕时代的东坑;不论是莞城城楼的基础,还是遍布乡村的祠堂、庙宇的建筑构件,不论是城乡街道或小巷,还是江堤、桥涵,不论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还是普通民居,甚至是官府衙门,无不呈现红粉石的娇艳多姿的魅影,这里就是《东莞,红粉石的故乡》——石排镇燕岭村……这些,就是“麒麟合创”的追寻的远古村落。

 

 东莞石排镇红石山考察

    2007年,李培军、李翠微发起东莞文化发现之旅,潜心东莞本土文化的发掘,致力记录、宣传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2010年李培军、李翠微合著东莞本土小说、散文集《东莞印象》;2011年他们再次携手,合著东莞本土文史散文集《东莞•城迹》;2012年,全面修订、增补大量实地采访和老图片,准备再版彩版《东莞·城迹》;在东莞文化发现之旅在行走中,一直关注东莞老城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化,一直关注东莞古村落的变化。东莞老城的变化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新浪乐居曾经以“莞城的出路”为题,做过一期“城市生活区变迁的微访谈”;他们,对于东莞古村落的现状不断奔走于古村落的陌巷中。

 

 东莞的老城何去何从?

 访谈:东莞古村落的保护意识远远不足

    或许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进程,时代总是以白驹过隙般的速度在每一个人身边不经意的滑过,当我们在城市钢筋水泥构筑的建筑森林中穿行的时候,或许在我们的故乡,我们耳鬓厮磨、魂牵梦萦的乡村,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村落,正在岁月中变成废墟。我们不由深思,我们还有没有故乡?古村落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古建筑的宝库之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起源和变化的重要史实,是中国传统经济、社会、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莞的古村落正在加速消失 

    东莞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祠堂建筑鳞次栉比,有着浓郁的岭南文化风格,更是村落发展的中心,族人宗教信仰的图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东莞的古村落是一个什么现状?为此,笔者采访参加2012中国景观村落(永嘉)年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东莞古村落文化发现之旅组合李培军、李翠微。

 

 原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周明甫合影 

    记者:这次中国景观村落年会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有着什么样意义?

    麒麟合创: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是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一次华丽转身,是中国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东莞民间的文化发现之旅有幸成为这次盛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这个组织的一员,我们充分相信东莞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2014年,专委会创研基地推荐东莞古村落成为”中国景观村落”

    记者:永嘉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哪些值得东莞借鉴和效仿?
    麒麟合创:温州市永嘉县委县府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他们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值得东莞借鉴和效仿。永嘉县委副书记,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第一书记胡宝锋以《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展望》为题的报告将永嘉县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概括为六个方面: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流域丽水古村落 

    1、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由县委县府主导,从全县200多座古村落中以楠溪江为核心优选28个古村落进行重点保护,形成贯穿全县的风景区;
    2、严格规划,共同开发,拆除违章建筑。古村落的规划中,永嘉县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专家进行合理规划,并请古村落农民参与进来共同开发,有效保护古村落的面貌和可持续发展;
    3、对濒危古村落实施抢救性的维护,甚至整座村成为浙东古村落的经典博物馆;
    4、承传农耕时代血缘关系的古村落文化,重点突出宗族文化、根文化;
    5、组织村民开发“农家乐”,积极做好村民的古村落保护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六个一”工程,整修风景区内的道路,实施门票制,引导古村落实施自觉的参与保护和开发中来;
    6、古村落中居民的搬迁费给予高于普通面积20%补偿。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流域如诗如画

    记者:东莞古村落保护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麒麟合创:东莞古村落的保护目前似处于无序状态,既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也没有专门的资金资助,主要依靠各镇区对古村落自发的认识,进行一些初步的规划和粗浅的开发。与永嘉楠溪江风景区古村落的保护比较,整个东莞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也远远滞后于全国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这种状态殛待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落

    记者:作为民间一个文化团体,却致力于东莞古村落关注报道的“麒麟合创”,能谈谈当今东莞古村落的一些现状么?
    麒麟合创:虽然“麒麟合创”是一个民间团体,一个致力于东莞本土文化传承的草根组织,但我们一直高度关注东莞古村落的现状,一直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寻找古村落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措施。目前,东莞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可谓喜忧掺半。可喜的是东莞的古村落保护已经引起了部分古村落的重视,开始自觉地寻找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途径,提升自身的保护、开发及管理能力。如茶山南社村、超朗村,如石排塘尾村,如寮步西溪村等,尤其是茶山南社村已经走在了全市古村落保护的前面。值得忧虑和深思的是东莞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尚未听到或见到成立东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专业部门。全国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已经起步,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行动起来,也希望东莞的古村落自觉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保护自己身边的文化,也是保护东莞传统文化的根。

  

                         简约可人的问花小院                                  绿意盎然的红石古巷
    记者: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和乡村古村落保护方面存在方面的冲突?
    麒麟合创: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和乡村古村落的保护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冲突:1、城市化进程中“推旧出新”方面的冲突。现在许多城市的发展多数在老城古村的基础上建设,而古老的人文风貌缺少有效的保护; 2、城市化进程中没有老城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人文关怀的拆建现象一直在发生。这说明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保护和开发老城古村落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3、老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没有达到社会的共识,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参与。

 

 组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智库

    记者:对于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应该注意什么?
    麒麟合创:如何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自觉保护古村落的行动中?这才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聘请一些建筑专家学者对古村落村民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并将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与村农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使古村落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聚集地。古村落不仅保存有大量的建筑文化、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还保存着原生态的国民记忆,故古村落折射出民族厚重的历史与人文。

  

                                            贵州千户苗寨外“稻田”变成“停车场”
    古村落的开发应既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的新要求,又能对有价值的乡村古建筑有序地进行开发与保护。保持原生态的建筑风貌、自然环境、生活圈子、本土习俗是古村落开发的前提,拆旧建新和嫁接外来的民俗文化是古村落开发的最大败笔。我们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为典型案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在千户苗寨的吊脚楼群里建了很多侗族的鼓楼。但这个千户苗寨历史上从来没有侗族人生活过。外行看着挺好看,可是懂行的人一看,苗寨已面目全非了,这是古村落开发中反面案例,提醒我们在古村落开发中慎之又慎,切莫重蹈覆辙。

 

 传统文化之民间老手艺抢救性保护与传承

    记者:古村落保护对于文化传承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麒麟合创:古村落是我们国家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城市化的建设迅速发展,自然村落正在飞速消失,据统计每天约有300多个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这实在令人痛惜,“发展是硬道理”诚然不错,但“硬发展,需要全盘考虑”!文化还没有来得及搜集与整理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古村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瑰丽遗产、美丽家园。新文化的嫩芽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老根,这个老根就是古村落。留住曾经温暖的古村落,留住曾经令我们眷恋的古村落,这是时代的必然。推土机推不出社会的和谐,不要为城市化的建设中的不慎切断游子们回家的路。
 本报视点:古村落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东莞莞城《文化周末》报聚焦古村落

    无独有偶,近日虎门南栅社区透露,该社区计划在今年对王氏大宗祠进行高规格、专业标准的修缮,以便让后人更好地缅怀先祖,进一步完善南栅社区文化中心设施。修缮王氏大宗祠的资金主要由该社区王氏后人认捐,目前已认捐的资金达50多万元。其实在东莞鳞次栉比的宗祠建筑中,需要修缮的何止是南栅王氏大祠堂,但很多因为钱的问题无法完成修缮而逐步衰败当中,这些物质遗产到底需要不需要政府扶持去保护,答案是当然需要。中国有着将近5000年的农耕社会历史,有的村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社会转型期,我们遥远的“根”——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大部分散落在这些古村落里。冯骥才说过,如果一个民族的农村文化没有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就基本上没有了。可见保护、传承和发展好这些古村落,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虎门镇南栅西头旧围-国民党中将王光海故居 

    近些年,中国古村落迅速大量消失。在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古村落、保护古村落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显得刻不容缓。但这些毕竟不是文物,不是文物就意味着不首当其冲需要保护的对象,毕竟很多文物级别的文化遗产每年修缮需要的费用不菲,所以,宗祠也好,古村落也好,除了政府重视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让这些经历岁月洗礼的文化遗产尽量的遗留下去,而麒麟合创对于古村落的追寻是可喜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当然不光是政府的事情,需要更多的民间团体参与进来,当然创立一个文化团体,除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人文意识,通过他们对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探寻,引起更多人的重视,自觉加入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中去。显然,中国,乃至东莞,“麒麟合创”这样的文化工作室并不多,可见,中国古村落的保护还任重而道远。

 

 专委会主任罗杨(中)、副主任张安蒙(左一)、齐欣(右一)与我们合影

 编辑:巨野子木 醉红颜   图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