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工作站动态 > 新闻
口述|税收员:筹粮筹款 六战日军
古村落   2016-07-28 11:26:5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2016-07-20 李培军 李翠薇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

 税收员:筹粮筹款 六战日军

                                                           ——东江抗日模范壮丁队队员黄春树
 口 述 人:黄春树
 记录时间:2009年(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口述内容: 参加老模 筹粮筹款

 

 日军统治下的东莞莞城

    我叫黄春树,花名无牙树,是南社东方村民,自幼父母双亡,由舅母抚养长大。我只知道自已1930年出生,但不知具体日期,后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人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自1937年7月7日日寇侵华之后,我心怀对日本军国主义残杀中国百姓的痛恨。1942年夏天一个深夜,我与同村人谢伟钧、谢凎坤偷偷前往大岭山参加东江抗日模范壮丁队。东江抗日模范壮丁队俗称“老模”,亦即东江纵队的前身。当时还有同村人王锦容、麦锦联一起去,结果他们两人因故中途折返。
    初到部队,我因为有点文化,组织遂安排我做一名税站的税收员。当时的“老模”都是身兼数职,我亦是如此,既是税收员,又是战斗员,还是宣传员。白天的工作是与税站梁伟、罗九仔、袁忍、麦细等同事深入乡村向客商、群众宣传税收政策。晚上经常被组织派到敌后活动,与日军或敌伪军展开游击战。这一段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可以说是食无定时,睡无宁时,有时甚至一连几晚都没时间睡觉。
    税站的税收是“老模”军费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敌人垂涎三尺的根源,敌我双方争夺税收权,税站经常受到日军,特别是敌伪军的干扰袭击。

 斗智斗勇 六战日伪

 

 大片美税站旧址

    我还清晰地记得为保护税站和群众与日军伪军进行的六次斗智斗勇的战斗事迹。

    第一次打地雷战。部队根据侦察员提供的消息,提前得知敌伪军45师一个连从东莞城开进山祀村,准备偷袭税站。我们税站全体人员立刻变成了战斗员,紧急集合后迅速赶到敌人必经之路,埋下地雷,结果炸得偷袭的敌军一死两伤,敌军不敢进村,灰溜溜地逃回莞城,我们取得了初次战斗的胜利,并受到上级首长表扬。
    第二次唱空城计。敌伪45师一个小队不甘偷袭受挫,又纠集便衣特务,企图再次偷袭税站,抢夺资源。税站同志提前得到消息,我们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区,敌人扑了个空,无功而返。
    第三次打伏击战。税站站长何连同志发现有一汽车日军路过樟木头公路,立即指挥税站的战士们登山埋伏,待敌人临近时开枪扫射。战斗初期,受袭的日军乱作一团,但日军很快组织反击,由于敌众我寡,我们的子弹耗尽,不可能一直打下去,何连站长又指挥战士们有序撤退,日军穷追不舍,我们绕走簕竹巷安全退出战斗。撤退中,部队一名战士中弹受伤。
    第四次浮竹山击退伪军。伪军李潮部队散兵游勇,围劫旧浮竹山村。税站驻新浮竹山村战士,听到村民鸣锣求救,立即背起枪支,前往支援,直至打退李潮部队,保护村民财产不受损失,村民流泪感谢。
    第五次乔装打扮智逃敌营。税站临时转移到温塘村,我因发高烧未能随队转移,只身一人留在山杞村养病,不幸被敌45师伪军逐屋搜查时发现,遂被抓捕并投入东莞城内监禁。监禁期间,我对狱卒詹炳良进行爱国爱家思想教育,并动员他早日弃暗投明,为民族和国家而战。其实,詹炳良也是被抓丁被迫而为之的。一个偶然机会,我乘敌伪便衣监管不备之隙,与詹炳良二人化装逃脱。逃出后,詹炳良跟随我投身革命,先被安排在税站工作,后来又调去宝安税站。解放后,曾多次来信感谢我的救命之恩,更感谢部队把他改造成为东江抗日游击队的一名爱国税收员。
    第六次拔据点战斗。当年的税站支队长黄布率领一排战斗队,攻打横坑村敌军据点。我们税站全体战斗员登上龙舟圩一个山丘制高点,严密监视横坑村敌伪军之举动。黄布支队长在良平荔枝园架起一门榴弹炮,待战斗打响,炮轰敌人阵地。战士们勇敢地一齐进攻敌人,敌军大败,最后撤离据点仓皇逃跑,税站部队又取得了一次配合战斗的胜利。
    经过数次战斗的洗礼和艰苦岁月的磨炼,我已经逐步成长起来,因工作需要先后被调到东坑田岗税站和大朗税站,之后又受委派去发展宝安圩新税站。

 日军投降 光荣复员

 

 1945年,东莞县国民党驻军在人民公园立抗日胜利纪念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部队接到上级通知,不许国民党军队接受日军投降。当时,有一队日军从樟木头进驻大朗圩,税站站长黄明稳同志与我安排上级派来的翻译通知日军首领,并约定地点、时间。最终,敌我双方在大朗公路旁一间茶馆就日军投降事宜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一致,大朗税站部队率先接受日军投降,并接收日军上缴的指挥刀及枪枝弹药等一批物资,投降日军由部队护送莞城等候处理。我又被调到良平圩督导处谭天度主任处学习。
    1946年秋,上级命令部队北上,同时召开动员大会。我由于身体欠佳,为响应上级号召,未能随队北上,光荣复员。我返回家乡南社后,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民识字班教育,充分利用晚上等农余时间开展扫盲识字教育,期间担任南社村识字班老师二年多。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爱妻早丧。
    1952年土地改革,分田到户,自耕自种。我一面努力耕种自家的责任田,一面利用自己的好技术为村民服务。我有一手好技术,如泥水、斗木、煮糖、酿酒、加工木薯粉,曾与同村人谢袁桥、谢浩松、谢泰稳等人合作,成立相应的专业建筑队或手工作坊,后来因机械化发展而停止。总之,我的家庭生活还算比较殷实。

 铭记历史 桑榆之乐

 

 为解决游击队给养而设立的税站

    2003年10月,东莞市委员会,东莞市人民政府颁赠我“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暨东江粤赣湘边纵队成立55周年1943-2003”纪念章一枚。现在,我享受着东莞市人民政府优抚费和老人社保津贴费,安度晚年。
    2009年,我虽然79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